2022年9月22日下午14:30-17:30,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刘大彪教授、熊启林副教授和张耀教授应邀在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力学楼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微尺度实验固体力学新进展:从精致的实验方法到问题驱动的实验研究》、《金属超高应变率塑性变形热耗散现象微观机理及宏观理论模型》和《天然纤维网状结构软物质的力学行为》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正直副教授主持。
报告中,刘大彪教授结合微尺度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高分辨率扭矩传感器设计难题、微尺度材料力学性能表征等三个课题方向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刘教授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其课题组在微尺度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与设计方向取得的突破成果,攻克高分辨率扭矩传感器设计难题,研制了针对纤维或薄膜材料的微扭转-微拉伸-微弯曲综合测试装置,发现了微米金属丝扭转变形和金属薄膜弯曲变形中的反常包辛格效应和尺度效应新现象和蜘蛛丝的抗扭和遇湿扭转新特性,并揭示了捻卷型纤维基人工肌肉的形成机制和细长柔性薄带在拉-扭组合作用下的复杂失稳构型转变。
熊启林副教授分别从原子尺度揭示金属超高应变率塑性变形热耗散微观机制、金属超高应变率塑性变形的宏观本构理论、超高应变率下金属发生变形局域化机制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金属超高应变率变形机制及其与显微结构演化间跨尺度定量关联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张耀教授从多尺度计算模拟和实验表征的有机结合、天然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质、天然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网状结构的结构特征等方面介绍了天然纤维网状结构软物质的力学行为。重点介绍了由纤维素纤维组成的植物初生细胞壁的优异力学性能及其内在形成机理。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与三位老师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同方向的学术交流拓展了学生们对力学研究的视野。
报告人简介:
刘大彪,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MSCA-IF),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在Science Advances、Phys. Rev. Let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兼任Acta Mechanica Soldia Sinica、《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武汉力学学会秘书长、实验力学专委会实验教学与教改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条件仪器”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等。获“王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十佳青年教工”等荣誉和奖励。
熊启林,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Fellow。现任《高压物理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与《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担任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武汉市力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力学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40多篇,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防科技173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等。2018年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特别研究员奖励计划,2020年获得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三获奖人)。
张耀,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本科和硕士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科学与力学系,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加入华中科技大学。在天然材料与软物质力学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代表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PNA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